Date Tags book / think

这段时间读了《思考的艺术》这本书,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不能认真的读下去,不知道是这本书讲得太罗嗦了,还是我定不下心来看这本书。 我觉得这本书并没有封面上所说的这么完美:“批判性思维领域的‘圣经’!权威大师之作”。也许很多外国翻译过来的书讲得都是那么详细吧,反正他就是建议做他的那些课后习题,我是看了一点,然后觉得没什么兴趣看下去,所以我基本上就是遇到课后习题就跳过了。看书的内容的话,我也是看到感兴趣的小标题我才会认真的看看内容,否则就是大概的浏览一下标题,所以这本书看的时间也不是很长。

但是这本书提到了一些做法,我觉得还是不错的,所以我打算记录下来。

思考

  • 我们思考的内容和思考的有效性不同,造成了我们社会的不同分工。

   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:思考的内容不同,造成我们工作内容不同。思考的有效性不同,造成我们的社会地位不同。所以最重要的是思考的有效性的问题,至于如何去提高思考的有效性的问题,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。我也正在想办法提高自己思考的有效性。

  • 工作效率

    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效率很低,也许是因为那个时间段,或者那个工作的地方的因素影响了我们的效率。我们可以尝试着找到自己工作效率高的时间段和工作地点。

  • 不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定义自己

  • 批判性阅读:略读、反思、阅读、评价和表达判断

  • 时刻使自己保持着好奇心

    大多数人都满怀好奇心降临在世界上开始自己的一生,却随着时光的迁移将这份好奇心永远埋葬。

    很多时候我们是因为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。比如说,我们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问题,想着去问老师,被身边的人一边讽刺,我们就放弃了去询问老师这个想法。

    好奇心也建立在你对这个领域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。完全不懂也是提不出问题的。比如说我在随机过程的课上,虽然也有很多问题不懂,但是我却不知道从哪开始问。因为我觉得我的问题就是让老师重新讲一遍。

    虽然好奇心很重要,但是我们不能有什么不懂就跑去问他人,因为别人也有别人的事情,我们不应该总是花费他人的时间来给自己答案。我们向别人提问题的时候最好就是先经过自己的思考,提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,这样才是体会到思考的艺术。

  • 创新过程

    • 寻找挑战
    • 描述问题或争议
    • 研究问题或争议
    • 产生想法
  • 避免先入为主

    • 人们对某个问题越是熟悉,就越有可能拥有自己的看法
    • 当其他人的想法和你不同,他们很可能放大你想法中的瑕疵
    • 如果你希望问题及其表达有条理,那么你首先需要有清晰的建构
  • 改进问题的解决方法
    • 制定解决方法的细节
    • 寻找缺点和新问题
    • 进行改善

演讲

  • 了解你的听众
    • 你的听众在最重要的问题上是否会听得认真,预先了解哪些地方容易被忽略,我们可以确定在哪些地方进行更充分的解释。
    • 你的听众是否知道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,提供多点解决方案,并说明其他的解决方案的不足。
  • 尽可能让听众有感同身受
  • 回应所有的反驳意见
  • 把握演讲时机的重要性
    • 知道听众被证明是错误致歉,稍稍克制自己的表达

Comments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